中国面板产业崛起大型LCD面板产能全球第

在北京哪家医院能治好白癜风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受益于产能转移,大陆面板产业行业地位快速提升。根据全球LCD厂商产能规划统计,中国大陆新增LCD产能占全球新增产能一半以上,到年全球液晶面板产能的40%以上将来自于中国。中国大陆已经成功实现了全球液晶面板产能的中移,随着我国政府的大力扶持以及国内企业研发不断取得突破,我国面板产业链整合能力将持续提升。

一、从TN-LCD到OLED,面板技术进步不息

1.1.LCD市场多技术并存,LTPSTFT-LCD是发展趋势

年,奥地利植物学家莱尼茨尔在做胆甾醇苯酸酶加热实验时发现,这种晶体在温度超过.5℃时会融化成浑浊的液体,继续加热到.5℃时,浑浊的液体透明化了。同年,莱尼茨尔的朋友莱曼使用自制的偏光显微镜观察发现,这种液体看似像液体,但是显示出与晶体类似的双折射性,因此与莱曼将其命名为“液态晶体”(liquidcrystal),即后来所谓的液晶。液晶被发现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得到应用,直到年才被制作成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

从第一块液晶屏被发明后,LCD技术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从实验室中的科研产品到走进千家万户的大众消费品,LCD液晶显示器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

和主动矩阵式LCD。被动矩阵式LCD又可分为TN-LCD(扭曲向列LCD)、STN—LCD(超扭曲向列LCD)和DSTN-LCD(双层超扭曲向列LCD)。主动矩阵式LCD也被称为TFT-LCD,全称为ThinFilmTransistor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LCD技术。

TN-LCD、STN-LCD和DSTN-LCD这几种被动矩阵式LCD原理类似,接下来以TN-LCD为例,简单介绍被动式矩阵LCD的原理。在TN-LCD面板中,最外面的是偏光片,用来规范光的前进方向和光通量的最大值;再往内是玻璃基板,两个基板内部夹着彩色滤光片、配向膜等,彩色滤光片是制作在玻璃基板上,拥有红绿蓝三种颜色;再往内就是双电极以及双电极夹着的液晶。

当有光线照射时,先经偏光片矫正然后进入夹层内,如果电极层没通电,液晶会保持原本状态,入射光会被液晶扭转90度方向,从而可以全部通过下偏光板,显示屏显示为白色;当加了电压后,液晶分子会调整初始状态,变成竖直的状态,光线会被下层偏光片吸收,进而屏幕呈现出黑色。

被动矩阵式LCD由于可视角度小、色彩还原能力有限等多种缺陷已经被逐步淘汰,目前最主流的LCD技术是TFT-LCD。

TFT-LCD中文全称是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其与被动矩阵式LCD的结构基本相同,只是把被动式LCD上夹层电极变为FET晶体管,下夹层改为共通电极。在工作原理上,两者却差别较大。与被动LCD不同的是,TFT-LCD采用“背透式”照射方式,光线从面板底部向上照射。

TFT-LCD具有更快的响应时间和更丰富的色彩。液晶层需要电压来控制偏转角度,从而控制显示器的灰阶,被动式LCD电压由电极施压,而TFT-LCD电压由薄膜晶体管控制。TFT-LCD的每个子像素都配置了一个这样的晶体管开关,都可以通过点脉冲直接控制。这样的设计不但缩短了显示屏的反应时间,同时也可以精确控制显示灰度,因此TFT-LCD显示效果比被动式LCD更加丰富逼真。

目前TFT的基底材料主要有三种,分别是a-Si、IGZO和LTPS。a-Si指的是非晶硅,早期的TFT-LCD都是采用a-Si作为基底材料。a-Si成本低廉,技术含量较低,初期普及速度很快,但是a-Si电子迁移率低,而屏幕的PPI(像素密度)与电子迁移率成正比,因此采用a-Si作为基底材料的LCD面板分辨率偏低。同时,a-Si晶体管开关本身面积过大,导致面板的亮度无法做高,这也限制了a-Si面板的发展。

现代消费者对数码产品显示屏的要求在不断提高,更高的分辨率、更快的响应速度、更轻薄的体积和更丰富的色彩是面板技术永恒的追求。因此,IGZO与LTPS技术孕育而生,大大拓宽了LCD的发展空间。

IGZO(indiumgalliumzincoxide)是铟镓锌氧化物的缩写,用作新型薄膜晶体管中的沟道材料。IGZO是金属氧化物(Oxide)面板技术的一种,具有电子迁移率高、透明、均一性好和易于制造的优点。与a-Si相比,IGZO的光稳定性好,且具备很强的弯曲性能,能用于柔性显示。然而IGZO也有使用寿命短、对水和氧敏感等缺点,因此需要覆盖一层保护层,对量产有阻碍。

LTPS技术优势明显,高端产品使用率高。a-Si和IGZO技术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缺点,目前发展最为迅速的技术是LTPS技术。LTPS(LowTemperaturePoly-silicon)中文全称是低温多晶硅,它是由非晶硅经过镭射光均匀照射后非晶硅吸收内部原子发生能级跃迁形变成为多晶结构而形成的。相比于a-Si和IGZO技术,LTPS的电子迁移率更高,从而可以支持更高的分辨率,且其反应速度更快、亮度更亮。更重要的是,LTPS技术是OLED面板的完美搭配,OLED面板堆基板的导电性要求很高,只有LTPS才能符合要求。

目前三种晶体管基底技术都是各有优劣,没有哪一种技术可以独占市场:a-Si技术由于低成本和成熟的技术更多是被大尺寸面板生产所采用;LTPS更适合对分辨率和刷新率等要求更高的中小尺寸面板;IGZO介于两者之间,价格较LTPS低,性能比a-Si好,在中大尺寸面板更有优势。观点认为,随着消费升级和面板技术的进步,制约先进技术发展的成本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LTPS种综合性能最高的技术渗透率必然得到进一步提升。

1.2.OLED性能优异,柔性AMOLED最受欢迎

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即有机发光二极管,是一种有机自发光材料,其自发光性质使得OLED的屏幕不需要添加背光模组,在屏幕的厚度上相比LCD可以做的更薄,此外OLED相较于LCD还拥有广色域、几乎无穷高的对比度、极快的反应速度、可弯曲、省点等一系列优势。

总体来看,OLED在图像质量方面的参数对比中占有绝对优势,除了亮度参数外,OLED在大部分显示参数上都要强于LCD,可以说OLED代表着未来显示技术的发展趋势,但是目前OLED仍然受制于生产成本以及大部分产能都掌握在三星手中,市场价格偏高,此外OLED在制作大尺寸上也出现了一定的瓶颈,因此在短期来看OLED想要完全替代LCD还是不现实的。

OLED根据驱动方式不同,即像素电路中是否采用薄膜晶体管TFT技术,可以把OLED器件按驱动类型不同分为AMOLED(ActiveMatrixOLED,有源矩阵OLED)和PMOLED(PassiveMatrixOLED,无源矩阵OLED)。被动方式下由行列地址选中的单元被点亮。主动方式下,OLED单元后有一个薄膜晶体管(TFT),发光单元在TFT驱动下点亮。因此AMOLED应该比PMOLED省电,且显示性能更佳。

目前市场上OLED产品主要以AMOLED为主,AMOLED有着使用寿命长,可以生产大尺寸产品与省电的优点。AMOLED主要生产厂家主要有三星、LGD、京东方、深天马等,AMOLED目前主要应用领域为智能手机屏幕。

PMOLED的生产厂商是索尼与三菱公司。PMOLED的优点是制作工艺较为简单,但是它不能被大尺寸化,因为会影响使用寿命,同时消耗的电量也是十分之大。

二、大陆面板市场历经风雨,终见彩虹

2.1.面板行业崛起:从贸易逆差到世界第一

液晶面板被誉为“信息社会的牛奶和面包”,作为支撑信息产业持续发展的战略性和基础性产业,其对整个信息产业的转型升级都意义重大。

面板行业起步之时技术受制于人,前进之路饱含辛酸泪。我国液晶面板行业起步时就已经落后日本近十年,大陆彩电等市场长期遭受“缺屏之痛”。年9月,北方彩晶从日本DTI(东芝和IBM的合资企业)引进了一条第1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由于核心技术的欠缺,液晶面板次代升级后企业无力发展更新。

后来也有企业从国外引进过液晶面板生产线,但由于专利受制于人,高额的专利费用大幅拉低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产品价格竞争力,最终仍以失败告终。海关数据显示,中国大陆液晶面板贸易长年依赖进口,一度在进口物资消费榜中,液晶面板仅次于石油、铁矿石、芯片位居第四,逆差在年甚至达到了亿美元,而随着国产面板厂商的发力,液晶面板国产化进程的加速,面板贸易逆差正逐年降低,根据中国海关数据统计截止到年我国的面板贸易逆差已经下降至45亿美元,未来随着以京东方为代表的国产面板厂商新建产线的投产以及OLED面板市场的扩张,贸易逆差有望进一步缩小,此外根据IHS的统计数据显示,预计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面板显示生产地区,占比也将达到全球市场的35%。

十年时间过去了,中国大陆有望在年坐上全球面板产能第一的宝座。目前中国大陆在建中的LCD产线共有8条,累计投资额达到亿元。根据全球LCD厂商产能规划统计,中国大陆新增LCD产能占全球新增产能一半以上,到年全球液晶面板产能的40%以上将来自于中国。中国大陆已经成功实现了全球液晶面板产能的中移,日韩虽然还具有技术上的优势,但是随着我国政府的大力扶持以及国内企业研发不断取得突破,我国面板产业链整合能力将持续提升,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强敌环伺之下,中国大陆能够杀出重围的原因是多样化的。首先我们要了解到面板产业是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以及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仅仅有资金或是技术都很难支撑产业的快速发展,过去中国面板产业难以发展主要是受到技术的限制,因此在8年之后,中国转变以往的策略,不再依靠购买落后产线作为核心发展手段,而开始走上“重引进同时重吸收”的道路,企业在购买产线的同时花重金引进人才,持续发展自身的核心技术,从8年至年我国面板产业实现了原始的技术积累。

在资金层面也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面板产业需要大量的土地,例如京东方绵阳6代柔性AMOLED产线占地1亩,总投资亿元,其中政府出资亿元;重庆AMOLED项目占地亩,总投资同样为亿元,其中政府出资亿元。可以看到,几乎每个新建项目都需要地方政府在资金和土地方面予以支持,如果没有政府的帮助,面板厂商的发展将举步维艰。此外面板产业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最近十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也可以提供大量的具备一定知识水平的成本较低的劳动力,这也是其他东南亚国家难以提供的。

总的来说,中国面板产业的发展是在国民经济快速提升的基础上,在中国政府政策的支持下以及中国面板人近十几年来坚持不懈的创新和努力拼搏,才创造了中国面板产业的蓬勃发展。

在快速发展中,我们也要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由于我国液晶上游配套产业起步较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而年产值达数千亿的液晶面板业对产业链上游需求巨大。而上游配套产业的同样依赖于政府政策的支持,以及企业的外延并购和企业自身研发力量的增强。创新是提升面板自给率的重要驱动力,也是企业发展的根基。在与三星、LG等外企的竞争中,技术创新将推动更多终端厂商青睐本土面板。在AMOLED等方面的技术储备,将有助于本土面板企业在产业升级中顺利转型。

2.2.受益于LCD产能转移,大陆面板产业行业地位快速提升

LCD上游产业链上游主要是各种基础材料,如彩色滤光片、玻璃基板、液晶、驱动IC和偏光片等;中游是面板组装,包括控制集成电路、电源管理、液晶面板(阵列、成盒、模组)等部件的集成;下游是智能手机、电脑、电视和平板等各种终端产品。

不同尺寸和质量的液晶面板物料成本构成相差很大,一般来说背光模组、彩色滤光片、偏光片和PCB四个部分占整个液晶面板成本的70%-80%,且面板尺寸越大,背光模组、彩色滤光片和偏光片的成本占比越高。

LCD上游材料主要是由欧美及日本垄断,国内上游材料供应较低,且集中于中低端面板。以显示面板的玻璃基板为例,全球TFT玻璃基板主要由于美国康宁、日本旭硝子等几个国际巨头供应,中国大陆厂商所占份额较低,产品质量也与国外产品有较大差距。中游主要就是面板生产厂商,日本和中国台湾虽然还掌握着核心技术,但是受制于资金不足和人工成本,其面板产业正逐渐衰落,中国大陆和韩国处于领先地位。目前全球LCD面板产能正不断向中国转移,未来新增的LCD面板产能几乎都来自于中国,中国预计在超过韩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显示面板生产国。LCD下游是各种终端产品,包括智能手机、电视和平板电脑等,多数下游终端的大屏化是趋势。

LCD面板技术是由美国研发出来,完成了从“0”到“1”的突破。之后日本厂商将LCD技术产业化,90年代初日本LCD产能在全球占比超过95%,迅速奠定了世界龙头的地位。然而LCD行业是明显的周期性行业,韩国和中国台湾在LCD弱周期之时大举投资,利用资金优势迅速挤占了日本LCD的市场份额,此时全球LCD主要产能转移至韩国和中国台湾。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全球面板市场陷入低谷,中国大陆面板企业重走韩国LCD崛起之路——用高价学习技术,然后最后以低价产品杀入市场。从年开始,中国大陆产能在全球占比持续攀升,年产能有望超过韩国成为全球第一。液晶面板产业是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在现阶段,一个地区如果只拥有资金或者只拥有技术都难以支撑面板行业的快速发展。

2.3.OLED普及加速,国内厂商已做好准备

OLED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设备制造、材料以及电子元器件制造,因为每项技术都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都需要相关厂商经过多年的行业经验和技术积累,所以这上游厂商的毛利率普遍较高,可以达到40-70%。这一领域主要被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以及美国、德国等企业所占据,大陆企业由于在面板领域的起步较晚,配套产业发展仍然还处于初级阶段,部分关键设备和材料的国产化率很低,对进口的依赖较强。对于部分技术壁垒较低的领域,国内企业通过技术授权和自主研发等方式已经掌握部分技术工艺,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国内面板产业的发展壮大,未来在上游设备材料领域的国产化率有望进一步提高。

产业链中游即为OLED面板制造,包括面板制造和模组组装,当前表现为产能严重不足,供不应求,因此部分OLED产品的毛利率为40-50%,相较于传统LCD毛利率15%高出不少。目前市场上OLED面板龙头当属SDC(三星电子)和LGD(乐金显示),技术较为领先,也占据了市场上大多数份额。国内企业京东方和深天马近年来也在OLED方面积极布局,在各地政府的扶持下以及自身技术积累,已经实现OLED面板的量产,其中京东方的AMOLED屏幕已经被应用到华为Mate20Pro上,此次京东方打入国内手机领先厂商供应链,并应用于其旗舰机型,表明了国产OLED已经得到了用户的认可,未来随着公司产能的扩张,在市场上的渗透率会逐渐提高。产业链下游应用主要领域主要为智能手机、TV、VR、可穿戴设备、车载显示等等。

全球范围来看,OLED产线未来将主要集中在中韩两国,在短期内来看,三星依旧把持了全球绝大多数的OLED产能,目前市场上主要OLED产能集中在三星、LG、京东方等厂商。京东方经过多年的布局和技术积累,前后宣布建立了成都、绵阳、重庆等三条6代柔性OLED产线,设计月产能合计达到了k,在全球在产能布局仅次于三星,随着产能的释放必将在全球OLED市场占得一席之地。此外国内的其他面板厂商维信诺、天马、和辉光电、信利、湖南群显以及华星光电也对OLED产线进行了布局,预计投产后国内6代柔性OLED月产能将达到k,将超过三星k的设计产能。

新产线的建设也带来显示设备资本支出的快速增长,年显示设备市场资本支出迎来爆发式的增长,相较于年资本支出增长30%达亿美元,密集投资的OLED产业驱使OLED设备的资本支出增长%达亿美金,占63%整体显示设备资本支出市场份额。年虽然增速下滑,但是仍然保持较高水平的支出。

随着OLED面板产线的建设速度加快以及OLED的越来越多应用,OLED将直接挤占LCD的市场空间。根据IHS统计数据显示,年全球显示面板出货量为38.27亿片,总的市场规模达到亿美元。从产品类型来看,其中OLED面板出货量达到了4.64亿片,营收规模达到亿美元。预计到年,全球显示面板出货量将接近40亿片,其中OLED将超过9亿片,年复合增长率达14.2%。

从营收方面来看,到年,全球显示产业营收将达到亿美元,其中OLED市场规模约为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8%。总而言之,全球显示产业从出货量和营收规模两个方面来看增速都在放缓,虽然LCD的占比较高,但是总量已经开始下滑,相反OLED的出货和营收都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柔性AMOLED面板可以实现“可弯折”、“可折叠”以及“可弯曲”,是实现曲面屏、COP封装以及未来生产可折叠手机的基础,因此柔性AMOLED的市场规模正在逐渐增加。根据IHSMarkit的研究分析显示,柔性AMOLED面板出货量预计将在年达到3.亿,预计将占AMOLED面板总出货量的52%,而在年仅为38.9%。年的柔性AMOLED板出货量预计将达到1.亿,比年0万增加了三倍以上,复合年增长率为50%。

OLED目前正处于快速成长的阶段,其在各领域的应用主要是对LCD进行替代,而OLED渗透率的提升受限于其成本,OLED的渗透率和生产成本直接相关,而其成本则受制于生产线良率。如果生产线良率超过80%时,OLED成本将低于LCD,在产量充足的情况下,OLED利用其性能的优势将对LCD出现大规模的替代。

根据IHSMarkit的调查显示,从年开始,5.5寸分辨率为HD的面板成本已经出现了倒转,其中5.5寸LTPSLCD(HD)面板成本价格为12.2美元,OLED(HD)面板成本已经下降为12.1美元,不过a-SiLCD(HD)面板的成为为10.4美元,仍旧低于OLED面板的成本。

但是LCD在高解析度面板市场上仍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根据IHS统计,5.5寸AMOLED(OHD)面板成本价格将高于5.5寸LTPSLCD成本价格30%,至于a-Si技术无法达到OHD的解析度。OLED相较于LCD结构更为简单,原则上价格会更低,但是受到价格昂贵加工设备的折旧以及劳动力成本等其他费用的影响,推高了OLED面板的成本,但是这些费用的单位成本将随着OLED量产的规模效应而减少。

三、LCD市场仍未见顶,OLED发展前景广阔

3.1.大尺寸和全面屏推动之下,LCD仍有成长空间

3.1.1.液晶电视大尺寸化、高清化推动面板需求增长

面板厂商产能扩张的代线有所不同,其中面板的代线是按照玻璃基板的尺寸来定义的,而各世代线所应用的核心技术是基本相同的。显示面板在工厂内生产好后需要进行切割再应用于各下游终端,按照行业多年以来的技术经验来看,玻璃基板最经济的切割片数在6片左右。随着消费者对大尺寸液晶面板需求的提升,低代线面板难以切割成大尺寸面板或者切割损耗过大,因此高次代面板产线不断被投资建设。

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量十年来维持增长态势,对面板行业影响显著。从液晶面板的下游应用领域来看,液晶电视是LCD最大的下游应用,LCD面板需求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液晶电视。液晶电视面板的供需结构对整个液晶面板市场的平衡都存在很大的影响。从液晶电视面板每月出货量可以看出,电视面板月出货量波动较大,但是8年到年这十年期间,TV面板出货量总体来说是维持上升态势。年彩电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彩电销售情况不佳,但是进入年之后,由于液晶面板的降价和俄罗斯世界杯的举办,全球彩电销量有了恢复性的增长。彩电销售情况的转好也影响到了TV面板销量,年年初以来液晶电视面板销量持续增长。

电视高清化、大尺寸化成为消化液晶面板产能主要动力,其他下游终端屏幕尺寸变动较小。从年到年这五年期间,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和监视器等下游终端屏幕平均尺寸几乎维持不变,而液晶电视平均尺寸从年的38.6英寸增长到了年的44.3英寸,群智咨询预测数据显示,年液晶电视平均尺寸将达到50.8英寸,展示出了消费者对大尺寸电视的热爱。虽然目前大尺寸面板出货数量增长趋势不明显,甚至同比有小幅降低,但是由于液晶显示器和液晶电视平均尺寸的不断增加,大尺寸面板出货面积仍维持较快的增速,我们认为,正在建造中的高次代面板产线的产能将主要由大尺寸电视面板来消化。

年上半年大尺寸液晶面板价格有较大的下降,年6月以来面板价格有了一波回调,但是总的来说,大尺寸液晶面板价格较年高点时回落较多。年到年上半年的LCD涨价潮明显影响了大尺寸液晶电视的需求,而年下半年开始的降价刺激了消费者的需求,也提升了电视厂商的盈利水平,从而提高了电视厂商的销售动力,对LCD面板的放量起到了促进作用。观点认为,大尺寸液晶面板价格下降是必然的趋势,但是面板厂商成本的降低和下游因降价而新增的需求会弥补降价的损失,面板制造企业长期肯定是受益于液晶电视平均尺寸的提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相比于彩电的价格,消费者现在更加注重彩电的性能,高端电视的销售份额在逐步提高。年上半年4K电视销售规模同比增长25.4%,激光电视规模同比增长.5%,OLED电视规模同比增长.3%,高端电视的销售增速远超中低端电视。高端LCD电视主打卖点一般是分辨率的提升,根据WitsView预计,年高分辨率(4K或更高)产品的市场份额将从去年底的37.1%增至42.8%。另外,超过95%的55寸及以上电视将采用4K分辨率。

年是8K元年,越来越多的面板厂商将重点转移至8K面板。按照过去面板产业的发展历程,产品分辨率每4年一个导入期,预计年8K电视渗透率将会达到20%。8K电视的高画质将会引起下游市场巨大的需求,面板厂商有望在这波电视更新换代潮流中充分受益。

3.1.2.iPhoneXR的LCD全面屏表现优秀

从全面屏iPhoneX发布之后,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正式进入了全面屏时代,各种全面屏手机层出不穷,但大多数全面屏手机还是采取了与iPhoneX类似的宽“刘海”窄下巴结构。

全面屏的时代是OLED的时代,由于显示面板是需要排线和控制芯片的,显示面板底部会不可避免的占用一定空间。虽然将芯片和排线二合一的COF封装技术比传统的COG封装所占底部空间更小,但是依然会有“下巴”的存在,比如三星GalaxyS8就是如此。iPhoneX采用了全球最为先进的COP封装技术,AMOLED柔性面板被弯曲折叠,排线和显示芯片不再需要放置在手机底部,从而实现了真正的无“下巴”手机。

LCD由于玻璃基板的存在,难以做到弯曲折叠,因此一直以来市场都认为只有AMOLED屏幕才可以实现全面屏,然而年10月苹果发布的iPhoneXR证明了LCD屏幕也可以实现手机全面屏。iPhoneXR采用了一块被苹果宣称为“LiquidRetina”的屏幕,屏幕尺寸为6.1英寸,分辨率为x像素,该屏幕成功在LCD上实现了超窄“下巴”。这块LCD屏幕由日亚化工业株式会社(NichiaCorp.)供应。Nichia公司专门供应LCD屏幕,独家提供0.3tLED芯片,做到了只有4.0-4.5mm的极窄边框。观点认为,苹果iPhoneXR的屏幕技术很容易应用于其他安卓机型之上,且LCD手机屏幕单价比OLED便宜很多,未来中低端安卓全面屏机型有望继续使用LCD屏幕,LCD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占有很大的手机屏幕市场。

3.2.全面屏手机+OLED电视热卖,OLED需求爆发

当前中小尺寸AMOLED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实现了量产,被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穿戴设备、VR等产品领域。在应用方面,智能手机仍然是OLED面板的最主要应用方向,智能手机OLED面板收入占OLED面板收入的88%,OLED电视占7%,智能手表约占2.3%。根据DSCC预测到年智能手机OLED收入占比将为79%,而电视面板收入将增至62亿美元,OLED电视将占所有OLED面板出货量的11%。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技术的日益成熟,相关的技术创新逐步减缓,消费者的换机热情逐渐消退,智能手机的增速也逐渐放缓甚至出现了下滑,根据IDC报告显示,智能手机市场在年下滑0.3个百分点之后,预计将在年继续下滑,直到年才有所恢复,预计市场每年将增长约3%,年全球出货量将达到16.54亿,复合年增长率为2.5%。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则是5G智能手机的推出,IDC预测第一批5G智能手机将在年下半年上市,到年5G手机的出货量将占到总体出货量的7%,大概为1.1亿部,年市场份额并将持续上升18%。随着5G技术的成熟以及5G手机的面世,预计将引发新的一波换机潮,进而将推动手机面板的需求。

OLED面板将成为智能手机面板的主流,根据DSCC报告预测数据显示,年OLED手机面板出货量(包括刚性、柔性和可折叠)将超过LCD。就长期而言,全球OLED面板收入将继续以两位数增长率保持增长,到年达到32%的高峰,到年增至亿美元。

AMOLED在智能手机显示面板市场的渗透率也将迅速提升。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年OLED面板在全球智能手机渗透率大概为23%,年随着搭载了OLED面板的iphonex发布,掀起了OLED普及的浪潮,年9月13日苹果又继续推出了搭载OLED面板的iphonexs以及iphonexsmax,而仅仅在定位低端的机型iphonexr上使用了LCD面板。苹果对OLED面板的推崇将会大大加速其他智能手机制造商对OLED屏幕的采用,Trendforce指出到年,OLED屏幕在手机上的采用率将达到50%。

近年来国产OLED面板发展迅猛并逐渐开始对三星和LG产生威胁,三星和LG作为行业的领导者,三星几乎霸占了中小尺寸OLED屏,而LG则占据了高端大屏的主要市场份额。

据群智咨询统计,年上半年全球智能手机AMOLED面板出货数量近2.0亿片,三星显示(SDC)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受益于国产手机对国产OLED面板的支持,中国OLED面板厂商出现了明显的增长态势。

数据显示,SDC上半年智能手机AMOLED面板出货约1.9亿片,在AMOLED面板市占率约94.7%。LGD以万片的出货量在上半年智能手机AMOLED面板出货排名第二,但和三星显示的差距还比较大。中国面板厂商维信诺表现亮眼,以万片的出货数量排名第三,市占率1.9%,已经开始逼近LGD的市场份额,维信诺昆山产线从今年开始放量,随着公司6.01寸全面屏面板在第2季度量产出货,下半年出货数量有望持续提升。和辉以及天马分别以万片、50万片的出货量排名第4、第5名。维信诺、和辉、天马今年上半年的出货量与去年同期相比都大幅增加,三家的出货量分别年增%、%、%。

从AMOLED厂商出货排名可以看出,除SDC遥遥领先外,另外几家厂商出货数量的竞争都很激烈,尤其是中国面板厂商的出货增速明显。

随着LGD发布中国市场战略并在广州工厂正式投产,OLED电视前后已经有包括LG、索尼、创维、飞利浦、长虹、康佳、海信等家电企业加入,全球范围内约有15家主流彩电企业涉足OLED电视,消费者对OLED电视


转载请注明:http://www.gslnbdf.com/jbxx/jbxx/167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