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中国效应对新兴市场影响加大
金融危机6周年以后,世界经济复苏仍然任重道远。未来几年,在发达经济体加速增长的同时,新兴市场增长却将承受挑战。 "与危机前的有益外部环境构成比较,今后几年里,新兴市场需要在不那么有利于增长的外部状态下保持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表示,新兴市场的外部融资条件和贸易条件将变得不那么有益。尤其是,中国将过渡到更可持续但速度放慢的增长态势,会对其他新兴市场产生暂时的不利影响。 而随着全球经济状况步入正轨,IMF预计各国实际利率将改变金融危机后变成负值的趋势,在中期内上升,不过从当前水平回升的幅度将较为有限。而延续居低的实际利率前景将带来新的政策挑战。 全球利率转升幅度有限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的实际利率都显著着落,目前已处在小幅负值的范围。而随着全球经济状况趋于正常,IMF预期各国实际利率将改变全球金融危机以后变成负值的趋势,不过中期实际利率和资本本钱极可能仅从当前水平上略有上升。 "没有明确的理由可以支持长时间实际利率会迅速回到本世纪头十年中期2的平均水平的观点。"IMF在报告中称,过去若干年里导致实际利率着落的三个主要因素在中期内不太可能显著逆转。三个儿童白癜风的缘由因素包括储蓄、资产组合和投资的变化。 IMF解释称,2000~2007年期间新兴市场经济体储蓄率的大幅上升态势预计仅将得到部分逆转,意味着实际利率仅会小幅上升。而本世纪前十年的利率着落有一半以上要归因于对安全资产的相对需求上升,这1趋势不太可能得到逆转,主要是由于股票相对债券的风险增大,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继续积累官方外汇储备。另外,全球金融危机以后先进经济体的投资率着落趋势极可能延续下去。 值得注意的是,延续居低的实际利率有助于借款人下落债务比率,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政策挑战。 报告称,在当前的货币政策框架下,预期的低实际利率环境意味着,如果先进经济体增长极慢的风险变成现实,利率零下限可能会再度制约货币政策。 中国成新兴市场重要"外部因素" 虽然全球利率相应提高,新兴市场的增长会因先进经济体增长全国哪家医院医治白癜风最好率的上升而加快,但IMF认为,新兴市场目前面对的外部环境不如危机前那么有利于增长,且在许多国家,一些内部因素也使增长减缓。 IMF表示,在新兴市场经济增长的变化中,有一半以上源于外部因素,主要是指外部需求、融资状态和贸易条件。如美国增长率上升1个百分点,会使新兴市场增长率上升0.3个百分点。累计效应两年以后依然为正。 而在新兴市场中,中国的增长也对其他新兴市场的增长产生很大影响。IMF称,中国的增长率上升1个百分点,会使其他新兴市场的增长率上升0.1个百分点。随着新兴市场的贸易条件进一步改进,这类效应会不断增大。 但是,并不是所有新兴市场都是相同的,在范围较大或开放度较低的经济体,如中国和印度,外部因素所起的作用就不那么重要。 不过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情况不同,未来几年不是所有外部因素都有利于支持新兴市场的增长,新兴市场的外部融资条件和贸易条件将变得不那么有益。尤其是,中国增长的预期减缓和外部融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的收紧将对新兴市场增长产生重压(weighon)。 事实上,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恍如并不是风平浪静。结合先前公布的消费、投资、出口、社会融资等经济数据来看,中国第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整体处于弱势状态,市场普遍预期中国一季度GDP增速或跌破7.5。 IMF称,中国将过渡到更可持续但速度放慢的增长态势,这会对其他新兴市场产生暂时的不利影响。 另外,对除中国外的许多主要新兴市场而言,内部因素导致增长率低于现有外部条件下应到达的水平。这些因素的延续存在表明,趋势增长率可能也遭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