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安卓手机越用越慢且发烫这是原因

“看,系统又自动将PPTV安装了回来!”

许达展示了他手中的小米手机,在那些号称能被删除的预装应用里,有好几款在被用户卸载后,过一段时间又会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自动安装回来。许达任职于国内一家互联网公司的测试部门,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和Android系统打交道。每当这个时候,他就会熟练地卸载它们,然后等待它们下一次“作乱”。

因为太过习惯且不在意,许达反而记不清到底是哪几款应用。只不过PPTV恰好在前两天“作乱”过一次。46岁的老张生活在中国西部一座二线城市。前不久,他刚刚换了自己的第四部Android手机——儿子买给他的三星S7Edge。为了和身边绝大多数用Android手机的人显得合群,他一直都没想着用iPhone。

老张不懂手机系统,但这并不代表他对Android没有看法。新手机使用差不多半年时间,他就会向儿子抱怨,“我这手机怎么越用越慢啊,电池也越来越不经用,而且变得越来越容易发烫。”没办法,他儿子每次回家,都会帮老张清理一次手机里的垃圾,并解决掉导致老张手机变慢的病根——那些开机启动并常驻在手机后台的顽固应用。

某种意义上,许达和老张代表了中国Android用户最典型的两种类型:懂Android、追求开放和自由的用户,甚至是行业从业者;不懂Android,只是将手机当做通信上网工具的普通用户。

他们角色不同,使用的Android手机型号不同,但似乎都面临着同一个困扰——Android手机不听从他们的意愿,总是会越用越慢,越来越容易发热。

这一切是如何诞生的?为何到了今天,Android系统更新到7.0版本,Android手机性能配置不再落后,但“慢”和“易发热”依然是所有Android手机的通病?这背后,其实是一件很复杂的事。

“罪魁祸首”

杨光说,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得先从Android的后台机制说起。”通常意义上,Android其实存在两种后台机制,缓存和服务。

缓存指的是,用户之前打开过但暂时闲置的应用。按照Android的逻辑,系统不建议用户清理缓存,这实际会造成先前加载过的应用需要再次加载,反而浪费了手机资源。如果内存紧张,系统会自动释放长时间未打开过的应用缓存,为新打开应用腾出空间。

而服务,可以理解为看不见界面,但隐藏在手机深处的应用。理论上来说,只要开发者愿意,服务可以在任何时间做任何事情——调用手机传感器,每秒钟与服务器轮询通信,隔一段周期扫描手机SD卡,等等。

正是由于服务的独特存在,Android应用可以与手机硬件和系统本身达成更密切的连接,实现很多苹果iOS应用无法实现的功能。

“这是Android开放的优势,但也造成了问题。”独立开发者杨光说,“服务不像缓存那样任系统宰割,内存不足时,系统会杀掉一部分应用缓存,但系统无法杀掉服务。如果某个或某几个服务占据了大量的内存、CPU等资源,手机自然就卡顿变慢。”

对一些想要保证推送消息随时可达的应用来说,利用服务占据系统后台成为了它们的必要选择。而如何实现,开发者又利用到了Android另一项机制——开机自启动。

顾名思义,开机自启动是允许应用在开机时自启并以服务的形式常驻在系统后台。自启动机制的初衷,是为了方便应用服务和推送消息。对一些如果关闭容易对用户造成损失的应用而言,这个机制非常有价值,比如闹钟。

但是,当各家应用开发者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时,这个机制就被滥用了。在用户看不见的手机系统底层,自启动的“服务”们不停的调用系统资源,与服务器通信,耗费着手机电量,影响手机运行速度。杨光认为,自启动机制没有问题,被滥用的自启动机制称得上是手机变慢的“罪魁祸首”。

记者拿手中一部年出品的某品牌旗舰Android手机做了一项测试。手机安装了







































北京那个医院看白癜风
小孩得白癜风好治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gslnbdf.com/jbxx/3797.html